返回

上海煌生教育

上海闽行区PLC培训班

上海闽行区PLC培训班

在线咨询 预约试听

2025-02-24课程详细

PLC通过接收输入数据,处理这些数据,并根据预编程的逻辑规则触发相应的输出,以控制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过程。其主要功能包括输入监控、数据处理和输出控制。PLC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化工、食品和饮料等领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控制。

PLC的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输入端的输入状态读入到输入映像寄存器中存储;
程序执行阶段,PLC按顺序对程序进行扫描,根据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其他元件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按照用户程序所规定的逻辑关系进行运算,运算结果存入元件映像寄存器中;
输出刷新阶段,在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将元件映像寄存器中的输出继电器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通过输出电路驱动外部负载。

咨询课程

逻辑运算原理:PLC内部有许多编程元件,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等,它们可以看作是具有不同功能的虚拟继电器。
用户通过编写程序,利用这些编程元件的触点和线圈来实现各种逻辑关系,如与、或、非等逻辑运算,从而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
比如,梯形图编程语言中,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可以组合起来实现不同的逻辑条件判断,当满足一定的逻辑条件时,输出继电器线圈得电,从而控制对应的外部设备动作。

咨询课程

课程简介

历史背景和技术发展


PLC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通用自动控制器”的招标要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台PLC,型号为PDP-14,用于GM公司的汽车生产线上。随着技术的发展,PLC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用于逻辑控制,80年代融入微处理器技术,功能不断扩展,90年代至今,PLC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更加完善,性能大幅提升,可靠性更高,网络通信能力增强。

咨询详情
PLC的工作原理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通过这些步骤,PLC能够实时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

咨询详情

PLC的发展

初期阶段(20世纪70年代):功能简单,主要用于逻辑控制,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编程语言以梯形图为主。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器技术融入PLC,使运算速度加快,功能不断扩展,具备了数据处理、通信等功能,应用领域也从汽车制造业扩展到其他工业领域。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PLC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更加完善,性能大幅提升,可靠性更高,网络通信能力增强,实现了多台PLC之间以及PLC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网通信,形成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PLC历史



诞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生产工艺频繁变更,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修改困难、体积大、可靠性差。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通用自动控制器”的招标要求。

咨询详情


台PLC诞生: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GM公司的要求,研制出了世界上台PLC,型号为PDP-14,用于GM公司的汽车生产线上,标志着PLC的诞生。

咨询详情

机构地图

预约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438人已预约

相关课程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