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运动方式
跳绳的基本知识
跳绳还有以下作用和好处
1
促进肠道蠕动:跳绳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废弃物的排出,对肠胃功能失常、消化不良而导致的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2
增强骨质:跳绳会对人体下肢骨骼产生适度的压力,可以刺激骨质生长,预防骨质疏松。
3
增强肢体协调性:跳绳是全身性运动方式,锻炼的是整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长期锻炼可以让肢体更加敏捷
4
全方位提升身体素质:跳绳的过程中需要下肢力量完成跳跃,核心肌群维持身体稳定性和平衡,可以全方位提升身体素质。
跳绳的起源
跳绳活动源远流长。当女娲“乃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时,绳子便伴随着人类一起生活了。古人拿绳子来记事,也用它来捆扎收获的农作物,或拴使牛马、捆绑猎物等等,绳子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绳可能源于原始的农事、狩猎或军事活动。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使用了“跳马索”和“跳百索”两个名字,指的都是跳绳。但是,“跳马索”却给了我们探究跳绳起源的启示,即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绊马索”。古人也许是受军事活动的启发,在绊和避绊的军事训练中,改骑马跨越绳子为单人跃绳而过,由此不断演变,**终成为各种各样的跳绳活动。
**早出现的跳绳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至迟在汉代已经有了跳绳活动。
《北齐书·后主纪》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北齐皇帝高姓,“高末”谓齐将消亡。这本是作为谶言而记载的一件事,却给我们留下了儿童跳绳游戏的**早的文字记载。并且,这种单人“跳且唱”的方式,也为后世跳绳方式奠定了基础。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月十六日,群儿以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若百索然。群儿乘其动时轮跳,以能过者为胜[1]。这里的飞百索,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