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的来源
砂锅诞生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列仙传》说,黄帝时,发明制陶,砂锅乃由陶制器皿演变而来。原始的砂锅成三足鼎状,作为炊具,它的结构是“锅”、“灶”合一,上部的鼎体为“锅”,足部则为烧火之“灶”,直到仰韶人时期出现可移动的“陶灶”,始锅灶分离,再经历瓦陶、彩陶、釉陶阶段才发展成现时多姿多采的砂锅砂锅菜的问世,是中国烹饪史的一个里程碑,考古学家称中华民族为“鼎食民族”,砂锅菜是中国菜的元老。
咨询详情
石烹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原始的烹饪方法
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石板、石块(鹅卵石)作为炊具,间接利用火的热能烹制食物。一种是将食物埋入炽热的石头,利用向内的热辐射使食物成熟,另一种则是将炽热的石头放入盛满水和食物的天然石坑或树筒等天然容器中,使水沸腾煮熟食物,史称‘烧石煮法’。‘石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饮食文明进入了熟食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烧石煮法’为‘锅’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依据。
咨询详情砂锅概况
1
砂锅菜是以砂锅作为炊具,将食材放入砂锅内,经加热成熟的菜品。用砂锅做菜一般采用微火加热、宽汤慢熬的方法,焖炖1h~3h之后,原料中较多的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溶于汤中,使汤菜的味道浓郁。
2
砂锅菜一般具有汤汁较多、原汁原味、鲜香醇浓、味厚适口、质地软烂、热烙滚烫的特点。特别是食用时掀开锅盖的瞬间,锅内会继续沸腾,压抑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开。
3
由于砂锅导热缓慢,受热均匀,汤汁消耗少,不需常揭盖添水,所以汤菜的香气不会随蒸气散发掉。此外,用砂锅做菜还可保持菜肴形状的完美,而且菜不易被污染,保存过夜不会变质,菜冷了再热也不会有金属味道。
4
冬日气候寒冷,阴之盛而阳不足,是砂锅类菜肴制作的**季节。冬季炖煲之汤不仅利于消化吸收,更能养阴助阳。煲汤时,可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添加不同的食材,若偏于胃寒者,可与党参、生姜、枸杞同煲;若汤中加入少许丁香,则具有温补祛寒、降逆止呕止呃之效。
5
如东北地区天气寒冷,他们对菜肴的烹制离不开砂锅炖菜。冬季天干气燥,**宜炖制热气腾腾菜肴滋润身心。又因天气冻凉,寒为主气,人们较为厌倦寡淡滋味,转而想喝些口感厚重又营养丰富的炖菜、炖汤
会理名小吃——砂锅粉
榨菜肉丝粉:猪瘦肉、榨菜、切成丝,锅下猪油烧热,姜丝炒香下肉丝、榨菜丝炒熟后再加盐、酱油、味精等佐料,即可出锅备用。
红烧肉粉:带皮猪五花肉切成1.5厘米见方肉丁(肉皮要用火烧过洗净),锅下少许油加白糖小火熬化成酱色后,下肉丁上糖色,再加酱油、八角、桂皮、茴香、大火翻炒至入味加水淹没肉,再改小火炖至汤收汁即可。
大排骨粉:猪大排骨改刀成1厘米厚,用水煮开后将血沫捞出,锅下油烧7成热下姜丝、花椒炒香,把大排、八角、桂皮、茴香、盐、酱油、料酒、味精下锅翻炒均匀加水改小火焖炖至肉离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