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类短时间尺度的观察记录很难回答以上问题,而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已经发生多次类似事件。“现代陆地生态系统是如何起源的”,是中国科协评出的年度十大前沿问题之一。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概念中,地貌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例如,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像东非大裂谷就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流水侵蚀可形成峡谷、沟壑等地貌,如长江三峡;风力搬运和堆积会形成沙丘等风积地貌。
山地地貌: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褶皱山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如阿尔卑斯山;断块山是断层发育形成的,如华山;火山是岩浆喷发堆积而成,如日本的富士山。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等;在中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是海蚀地貌的典型代表,沙滩、沙嘴等则是海积地貌。
风沙地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有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以及新月形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有塬、梁、峁等形态。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梁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峁是孤立的黄土丘。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地表有峰林、溶蚀洼地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等,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地貌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河流地貌从上游到下游,随着流速减慢,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地貌逐渐从峡谷演变为宽谷、平原。又如,山地在长期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会逐渐变得低矮、平缓。通过研究地貌的发育过程,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历史,预测地貌的未来变化趋势。
地理学科存在多方面的难点
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一大难点。例如,理解昼夜交替、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内容,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常常难以想象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状态,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导致不同地区的光照、热量等条件的变化。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及其成因较为复杂。要掌握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知识,需要综合考虑热力因素、动力因素以及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也需要准确记忆和理解,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记住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分布位置,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包括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等因素的作用。同时,还要掌握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海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内容相互关联,需要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深入理解并能准确分析不同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需要结合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分析发展中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以及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在不同的表现和解决办法,需要综合考虑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政策法规等因素。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以及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等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理解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掌握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要分析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状况、政策导向等,这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产业区位选择: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分析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影响产业布局的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并能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综合分析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咨询详情人文地理部分
地理学习方法
关注热点:关注时事热点中的地理元素,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一带一路等相关新闻,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旅行与观察:利用旅行机会,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植被、建筑等地理现象,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景观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多图结合:将不同类型的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结合起来使用,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时,可以结合其地形、气候、交通等地图,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绘制地图:通过手绘地图,加深对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先绘制轮廓,再逐步添加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要素,边画边记忆,强化对地理空间的认知。